来自内心深处的倾诉:访泸州籍作家白连春

2014-05-14 14:06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 □简介 白连春,四川泸州人,当过农民、军人,现为《北京文学》编辑。获得过四川省文学奖;《星星》跨世纪诗歌奖;《诗刊》和《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等。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当今中国文坛和诗坛极具人气和影响力的作家。

一个站着写作的人

听说白连春仍然在泸州的一个乡下,一边养病,一边写作。笔者带着好奇,前往一个普通的住地拜访了白连春。

白连春租的房子在底楼,靠近江边。进门,过道处是厨房,右侧连着两间屋,白连春住里间。房间比较阴暗,一张床,一张桌,床除了睡觉外,还兼作衣橱挂满衣裤,桌上则放着层层叠叠的书。再往里走是改装成书房的阳台,其实也不成其为书房,没有书架,几只箱子重叠着,高处放着电脑显示屏,矮一点的地方放着键盘,两者之间的边上放的是主机。如果坐着用电脑,显示屏过高,键盘也过高,很不顺手。"我就站着写。在写作的时候,我要听轻音乐,否则我就不能写作。" 白连春说,随手拿起鼠标动了动,点击一下收藏的音乐,播放了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现在,白连春把大部分时间都投放在了文学创作上面。"每天早上十点前,我都在写作。当然,十点之前的开始,可没有一个准。有时从早上5点开始,有时是在凌晨两三点钟,甚至一两点钟也就开始了。现在,有两部长篇已经杀青。目前正作进一步修改。"

直接来源于内心的倾诉

白连春笔下出现最多的还是农民。他写《逆光劳作》,写《拯救父亲》,都是写庄稼,写农民的日常生活,写他们的忧伤和梦想。他写露宿街头的农民,写当建筑工人的农民,写卖菜的妇女,写捡垃圾的老人与乞讨的孩子,他还写农村的风物和景致。有评论者说,他是那种和泥土、和在泥土上生长的事物有着切近关系的诗人。白连春自己说,我写的东西既不传统,也不现代,也没有什么技巧。那是直接来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倾诉。

随着关注底层的声音和目光的增加,进入人们视野的底层写作者也日益多了起来。白连春说,曾经的他就这样被关注着,体会过这种被关注的快乐。但有很多关注仅仅停留在表面。而作为一个底层作者,写出好作品是第一,被关注是第二。对于"农民诗人"或"苦瓜诗人"的称呼,他表示,自己不在乎别人如何称呼,只在乎写什么,怎么写。他始终把自己定位在"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打工者"。

 

有爱,才够味

在白连春看来,文学和宗教一样,好的文字是教人善的,有爱在里面。一篇文章里有无爱,有多少爱,有怎样的爱,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水平。爱就如同盐,已经放在菜里了,看不见更摸不着,必须亲口尝一下才知道。爱放在文字里,会不知不觉改变文字的味道。"活着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爱着,忍受着,写着,为了报答当初父母生下我,为了对得起将来的死亡。"白连春如是说。

(龚飞 文/图)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