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申吉荣:宝峰村的“领头羊”

2014-02-28 08:40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 (记者 金泰 袁远):2013年10月26日, 对于富顺县兜山镇宝峰村的乡亲们是灰色的一天。

他们的“领头羊”、村党支部书记申吉荣在工作时驾驶盘式旋耕机不幸失事永远倒在了劳动现场。

噩耗迅速传遍整个山村,数百名村民含着眼泪,自发来到他的灵前告别。

乡亲们想不通,他们的“领头羊”怎么会好人没有好报?他们“责怪”他不守承诺,因为申吉荣曾答应他们:“今年村党支部换届,我还竞选书记,继续带领大家把宝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没想到,一场意外,让这位群众交口称赞的优秀基层干部倒在了生产一线,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年仅45岁。

翻开申吉荣的履历,一项项荣誉跃然眼前。担任村干部的10多年间,他带领村民发展黑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他自掏腰包给村里通电修路安自来水,让村民的生活条件更好了。在申吉荣一手打造的“黑山羊王国”里,他成了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领头羊”。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劳动模范”、“自贡市优秀共产党员”、“自贡市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最让人熟知的是,2005年4月28日,37岁的申吉荣作为富顺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农民“全国劳模”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每每谈及这些“荣誉”,申吉荣都谦虚地表示:“做得还不够好,还得继续努力。”

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我要把养羊业做大做强,不但自己致富,还要带动全村乡亲致富奔小康”。申吉荣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时间回到27年前,年仅18岁的申吉荣只身闯荡新疆,帮人牧羊。他买来各种书籍认真学习、钻研,一年多时间里,不仅成了放羊好手,还掌握了许多技术要领和治疗羊病的方法。1988年,20岁的申吉荣开始创业,经过八年的辛勤打拼和刻苦钻研,申吉荣的养羊技术逐渐纯熟,养羊规模逐渐扩大,并有了一定的积蓄。

赚了钱的申吉荣越发思念贫穷的家乡。“我们村地广人稀,野草茂密,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而且乡亲们还很穷,该把所学的技术带回家去。”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1996年底,申吉荣带上自己努力挣到的18万元,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富顺县兜山镇保峰村的天山坡。

回乡后,他投资6000余元,购买了55只黑山羊进行试养,从此开始了在家乡的二次创业。到2002年,申吉荣家共存栏黑山羊400余只,出栏羊260只,共获收入4万余元。这在当时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的偏远山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我们看着都很眼红”,汤淑兰说,“我们这里地势高,以前都是靠天吃饭。我也很想养羊,但是又怕养不好”。的确,对于偏远山村的村民来讲,任何一个新的尝试都是一种冒险。况且上规模的养羊投入较大,绝对是一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2003年,申吉荣投资5万多元修建了占地3亩的羊舍,承包了本村100多亩土地,种上黑麦草、菊苣草等优质草类。申吉荣的养羊事业开始腾飞,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的养殖业增收之路在他脚下延伸。

与此同时,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帮助更多乡里乡亲养羊,做大做强宝峰村黑山羊产业,申吉荣与养羊户达成协议,由他出钱建羊圈,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收购价格,对于家里确实困难的,他还免费赠送羔羊和种羊,并且承诺,挣了钱都由农户得,而风险则由自己承担。

“申支书真的很够意思,他不仅免费送了50头羊给我养,还免费帮我建了羊圈,羊病了都是他负责医还不收钱。后来羊给养折了,死了十多只,没挣到钱,他还补了我几千元。”说起这些,汤淑兰眼中始终闪着泪花。

这么多年来,谁也说不清楚,他免费送了多少只羊和饲料给大家,免费帮大家修了多少羊圈,花了多少钱帮大家治疗羊病,免费举办了多少次技术培训……

村民们只知道,在申吉荣的带动和帮助下,大家逐渐走上了靠养羊致富之路。如今,全村近2000户人中有90%以上村民养羊,每年出栏肉羊1万多头,养羊效益每年超过1000万元。这个区位条件较差,在当地经济长期排名垫后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8000多元。

这个偏僻的山村被来买羊的商人、参观的游客和采访的记者称为“黑山羊王国”。

申吉荣一手创建的“黑山羊王国”成为了自贡市黑山羊原种场、四川省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和国家资源保护场、国家黑山羊扩繁基地、国家星火科技示范基地……

穷山村里的开路人

“乡亲们信任我,我就得对得起大家。”申吉荣说。

申吉荣年轻,有见识,有公心,敢担当,致富不忘家乡人。这些都被组织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5年1月,宝峰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组长的申吉荣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从此,申吉荣的心里装的不是个人的小富即安,如何改变全村破败落后的基础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成为了他矢志不移的梦想。

新官上任,摆在申吉荣面前问题一大把,宝峰村地理位置偏远,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山地穷村,缺水、断电、路不通,全村青壮年大多受不了穷苦而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老幼病残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如何丢掉“穷帽子?”“老百姓最想我为大家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申吉荣花了两个多月,跑遍全村家家户户。“如何赢得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宝峰村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带着这些思考,他自己花钱带着其他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参观。对于宝峰村的未来,申吉荣心里的蓝图逐渐清晰。

“乡亲们信任我,我就得对得起大家。”申吉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民汤述兰还记得,当年为了安电,申支书无数次地开着自己的车子到村上、镇上跑手续、要资金,钱不够,申支书二话没说,自己先垫上,人手不够,申支书总是说“我们一起干”,“那时路还不通,10多公里的路,要装几十根电杆,上山全靠人抬。”汤述兰说,“申支书本身就有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大家心疼他,喊他不要抬,他总说没事。”在他的带领下,全村都用上了明亮灯,也看到了申支书为全村点亮的希望。

要得富,先修路。这是老百姓们的大白话,但也是实道理。先富起来的申吉荣又带领大伙,花了1年多的时间,一块石、一挑土的修通、拓宽了近4公里的山路,联通了山旯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路。

村民谢永安指着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说:“为了修路,申吉荣和村民一起开山、填土,光着膀子上工地,浓眉大眼的脸庞上经常满是泥土。想起当时全村老小总动员修路那热火朝天的场景,我们觉得只要有申支书,好日子就有奔头!”说这话的时候,已是80岁高龄的谢永安眼里已浸满了泪花。

近年来,申吉荣通过对上争取,带领全村百姓共修建村道12公里、组道和便民路18公里,宝峰村基本实现了全村范围水泥路、毛基路全覆盖。

“现在吃水不用找不用挑,水龙头一拧就来了,我们一分钱都没出,这都是申支书为我们造的福啊……”宝峰9组村民王佑彬感激地说。兜山镇宝峰村地势高,水源缺乏。为解决全村吃水问题,申吉荣带领支部一班人翻山越岭找水源,在全村建起了38个屯水池,让乡亲们吃上了放心干净的自来水。申吉荣还带领村民新建大型蓄水池2个、囤水池16个、山坪塘18口、石堰1200米,解决了全村农业生产灌溉困难,也为宝峰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亲们身边的热心人

“有事就及时跟我打电话。”申吉荣总是对村民这样说。

敲群众门,走田间道,问农家事,申吉荣是乡亲们心中的“好干部”;帮扶孤寡、送医就诊、申吉荣随叫随到,他是乡亲们心中的“热心人”。申吉荣说小时候在村里,乡亲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邻里之间相互帮衬本就应该,何况自己还是村干部,乡亲们有难事急事,不找他找谁?正是这样朴实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真挚情怀。

6年前,申吉荣看到宝峰8组困难户李宏伟住房破旧不堪,立即动员村组干部、党员为其捐资建房,申吉荣本人带头捐资4000元。半年后新房建成,李宏伟恨不得跪下来给他磕头:“没有申支书的关心,没有大家帮助,我一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不管平常日子还是逢年过节,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申吉荣从未忘记关心村里的孤寡老人。

陈明清年老多病,膝下又无子女,生活起居无人照顾。申吉荣经常前去询问病情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的关心和照顾让陈明清感受到无比温暖。“申支书真是没话说,对村民热情又周到,他就像我的亲儿子,经常自己掏腰包给我送油送米……”陈明清老人哽咽着说。

申吉荣了解到宝峰1组父母双亡的吴润红身患疾病又无钱上学,面临辍学的时候,他十分痛心,二话没说给她交足了学费,又想方设法解决了她今后上学的系列问题。如今吴润红就读于一职业学校,成绩优异。

“他跟我们所有人都说过有事就及时给我打电话,全村每家人都有他的电话号码,只要村民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想办法解决。”村民邹同彬说。

今年1月的一个晚上,怀孕38周的申敏感到腹痛难忍,出现临产迹象,而爱人还在外地打工,家人立即拨通了申支书的电话。“你们等着,不要急,我马上就来!”申吉荣撂下电话,立即开车赶到申敏家,将她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保健院,帮着申敏跑前跑后,直到凌晨六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了家。申敏在外打工的爱人赶回来时,听医生讲,婴儿因为脐带绕颈,如果再迟一步送到医院后果不堪设想。申敏的爱人紧紧握住申吉荣的手,泪流满面,一句话也没说出来。而早在2年前的一个夏天,也是申吉荣在凌晨4点开车把生病的她送进了医院。想起这些,灵堂前的申敏再度哽咽:“还没来得及报答,恩人就走了……”

多少年了,申吉荣的私家车一直都是村里的救护车、便民车。送医就诊、下山赶场,专车接送分文不取。只要有困难,乡亲们一个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是他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始终如一的行动。

亲人眼里的恋家人

“我是傻人有傻福,找到维芬这个好老婆,她是我的坚强后盾。”申吉荣说。

在母亲眼里,申吉荣是好儿子;在妻子心里,他是好丈夫;在儿女眼里,他是个好父亲。

这几天,申吉荣的母亲红肿着双眼紧紧地盯着儿子的遗像,不敢相信儿子就这样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让老人越发苍老。

“到新疆去的那一年,他的个头还不高,走的时候对我讲,挣到了钱就回来孝顺娘。”“他是一个很恋家的人,再忙都要抽空和我们说说话”。“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村里大伙都羡慕我养了个好儿子,可现在,他却再也不能喊我一声娘了。”当市、县组织部门的领导去看望申吉荣的母亲时,她断断续续地说,“感谢组织对小四(申吉荣)的培养,我打心眼为小四骄傲。”

“我是傻人有傻福,找到维芬这个好老婆,她是我的坚强后盾。”这是申吉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听到丈夫这样说,申吉荣的妻子心里觉得很满足,回忆起刚刚创业时的艰辛,夫妻俩相互疼惜、相互鼓劲的话语似乎还萦绕在耳边:“记得有一次我在基地看管生病的种羊,实在太累了,就在羊舍旁的屋子歇口气,结果就睡着了。后来是被申吉荣的胳膊生生给抱得喘不过气儿弄醒的,天黑了找不到我,急得他从村头找到村尾,就差把养殖基地翻了个底,看他着急的样子,我觉得嫁给他,这辈子值了!”回忆起昔日的恩爱,王维芬似乎暂时忘却了丧夫的伤痛,“昨天他出门办事,还叮嘱我天气变了,不要感冒,怎么说没了就没了……”说起这些,申吉荣的妻子再度泣不成声。

申吉荣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成家后在外地工作,女儿申洁则还在当地读书和父母住在一起。

出事那天早上,还在睡觉的申洁就被父亲从床上叫起。“当时爸爸还数落了我两句,说我不应该这么晚了才起床。”想不到的是,这两句责备的话竟成了父亲和她的永别。

在申洁记忆里,父亲是个忙碌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工作的事,很少和我一起玩。”申洁说,但是父亲很关心她的学习,一有空就会检查她的作业。

现在,申吉荣静静地躺在天山坡下,再也不能帮年迈的母亲捶腿,和妻子说话,叫年幼的女儿起床了。

大山里的追梦人申吉荣曾说,我是在大山里跑大的孩子,山里的一棵草、一只虫、一块石头都是我童年时代的“玩具”,从那时起,我就深爱着这片土地。

申吉荣四处奔走引进业主建起了100亩葡萄园、120亩观赏鱼基地、500亩苗木种植基地,让村民在收取土地流转金的同时领取着务工收入。他自掏腰包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提供100元养老金,自费补贴村上的公益项目。

“趁我现在还身强力壮,就得抓紧干些事情。”申吉荣生前多次向镇干部讲述他的梦想,“我们不仅要把黑山羊产业发展壮大,还要开发好天山坡这个上天赐给我们的旅游资源,让山外头的人进来观光,看看我们的山山水水,尝尝我们的生态水果。”他乐呵呵地盘算着,“建个新村,让大家住上小别墅,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人享享福!”

站在山坡上看着葱葱郁郁的葡萄园,“明年就可以挂果了,可是申支书看不到了。”81岁的村民谢永安红着眼圈,“在半山上还有个仙女洞,里面有钟乳、暗河,申支书总盘算着建旅游点,建农家乐,让外头的人来旅游观光、品尝农家菜,可现在……”

申吉荣,这位在山沟沟里长大的山里娃,活着的时候,树立了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丰碑;现在离开了,留下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和“全国劳模”心系群众、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富顺县总工会已经在全县职工群众中掀起了学习申吉荣先进事迹的高潮,职工群众们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弘扬劳模精神,在推进富顺县新跨越中再立新功。 

编辑:RW001

相关新闻

热门标签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